×
标签: 中山大学
我是一名双非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因为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并且对计算机感兴趣(喜欢写代码),最后就决定跨考计算机了。为什么选择中大呢?说来话长,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自不量力,双非跨考还考中大,但是因为有认识的朋友在中大,而且中大离我的学校很近,各种原因,选了中大软件工程专硕。
中大学硕:英语一,数学一,政治,408计算机基础综合,三年制学制,学费8000/年,招生名额由于大部分都给保研生了所以一直很少。
中大专硕:英语二,数学二,政治,408计算机基础综合,两年制学制,学费20000/年,招生名额最多。
一方面觉得数学一英语一比较难,另一方面中大软工专硕招人比学硕多很多,所以最后就选了软工专硕。
好了,接下来我开始考研之路了。

第一年考研(2018年)
第一年考研,我是7月份才开始复习,数学真是学得头痛,一开始我真是傻了得居然去啃教材,后来就买了李永乐的全书看。
至于408,想起来真是绝望的日子,我一个零基础渣渣,最开始也是从教材啃起来,看了一遍计组,后面实在看不下去教材了,直接上辅导书看,这才发现轻松了很多(真的非常感谢)。
然后英语二基本也就是背单词,刷真题,没了,我觉得练好阅读就差不多了。
政治自然也是跟肖大大,没啥好说的。
政治71,英语二78,数学71,408专业课95,总分315,排名178,可以说是很差了,当时甚至没想过进复试,没想到后来居然进了复试(当年中大复试比好像是1:2,招100人)不过还有我有准备复试的离散数学和C语言。
离散数学和C语言题目如下:
离散数学(37/50)


       
  • 关于系统描述的五个句子命题化 并判断是否规范(可满足式)pqrs四个命题变项
           
  • 三个谓词命题化
           
  • 文氏图或容斥原理
           
  • R是等价关系 证明:R复合R也是等价关系
           
  • Dijkstra算法

    c语言(43/50)


           
  • 10道选择20分
           
  • 5道判断题10分
           
  • 一道程序题20分
           
  • 写入学生信息并按姓名排序输出到另一个文件。考察排序,指针,结构体,文件知识。

    面试流程是这样的,先是进去坐下后,面试官让你从信封中抽一张纸,读一段英语短文,然后他会让你翻译某句话或者全段(我就是那个倒霉鬼翻译了全段)。我那时候特别紧张,英语瞎JB念,翻译也是,Internet of Thing(物联网)我翻译成互联网中的事物。。。最后居然还有79.83(我觉得老师瞎评分的,顾着看你的资料根本没在听)。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挺多问题,先是问我为啥跨考,然后问我这些都是自学的吗,机试成绩730挺高(当时机试发挥不错排名第10),具体细节我忘了,因为过去了一年了,我只记得有哪些问题。
    下面是我被问到的问题和别人问到的问题:


           
  • 类有什么用
           
  • 函数的作用?为什么用?在哪用
           
  • 线性代数克拉默法则
           
  • 方程有解的条件
           
  • 面向对象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tcp/i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 连续但不可导函数举例
           
  • 英语IOT Internet of things
           
  • 变量 常量 标识符是什么 变量作用域 生存







    没考上也算是很可惜了。因为只差了一点,我觉得自己才复习半年不到,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了,因此毅然决定再考一年。
    在这期间,我面试了中大的一间大数据实验室并且成了实习生,一边学习机器学习一边复习考研,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
    今年用的复习资料是:
    数学:李永乐全书
    英语:背单词,英语二真题(英语的复习几乎为0)
    政治:肖大大全家桶
    408:2018版的辅导书


    第二年考研(2019年)
    第二年我就很多话i想说了,从初试到复试,且容我慢慢道来。


           
  • 首先是政治,政治千万别信什么选择题规律!!!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做去选,最近命题越来越有反规律的趋势,比如选择题多选之前三年都是五道多选,其中时政题几乎都是三选,今年做题的时候,明明选对了,硬是要根据规律把选项给改了。而且!!!今年明明这么多热点,但是政治的选择题几乎出的很偏,这就说明了,平时真的要好好积累,命题人就喜欢挑一些没什么人注意的考点,无论多偏。至于大题,只能说肖秀荣牛逼,只要背他的,就算有的没押中题,你也能有东西写。至于为啥每次经常他押的题的答案都会出现在材料里,因为他的答案都是最新的领导人讲话!!!这种最容易被拿来做材料了!!!不过没关系,那就结合材料好好抄吧。所以政治我认为是,从7月份开始看选择题,然后11月底背大题都来得及。不过,其实最好把一些领导人讲话背下来,比如一些重要方针战略,首要任务是什么,关键是什么之类的,特别容易拿来做考题,背了后再也不怕这种选择题了,而且大题也可以用来补充自己的答案。还有选择题,有个技巧是,如果你不确定这个答案对不对,你就反向想,不选这个或者选了这个会怎么样,反而能得出答案。比如只有GCD才能让中国发展之类的这种很绝对的话,以前看到绝对的选项我都是不选,但是,你反想一下,不选这个不就是说明除了D还有其他能带领中国发展吗?命题人敢这样出题就是找死了。还有,比如一些领导人的话,一般都是对的。命题人不敢乱来,你只要把命题人当成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但是狡猾的人,这样你就知道他的想法了。
           
  • 英语的话,也是一样,别信规律!!!!什么阅读一篇答案ABCD均匀分布,完型答案也是,最好要相信自己!!!关于阅读,其实我两年来都没怎么准备英语,但是我阅读一直做得不错,首先是阅读有个特点,题目都是按文章顺序来命题的,所以你知道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很容易定位到答案处(有一题我不知道在哪找答案,但是我知道这题前后的题目的答案在哪,夹逼法则一用,你就知道答案在哪了),同时,答案就要在那个地方找!!!就只看那个地方前后附近,不要去结合其他段的答案,题目很喜欢在这干扰你,把下一段的想法出现在选项你干扰你,所以你要只看那道题在原文的出处,多利用反向思维去想命题人想怎么考你,了解他的企图和怎么设坑,然后也可以排除法,一眼看出那些明显是错的答案。至于英语二,其实有些答案真的就是原文稍微换了意思或者不换,所以不要想太多,答案就是这个(可能英语一有这个规律:和原文一样的答案一定错,只有同意替换才是对的,但是英语二比较少,还是一句别信规律。还有翻译,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翻译句子,我们要翻译意思!也就是,表达句子的意思而不用逐个单词翻译,没必要!!而且语句也不通顺,同时有些单词你不懂那你就别翻译,翻译出来这个句子大概意思就行了,只要文章通顺,符合作者意思,而且一些比较重要的词别漏翻译,就行。作文模板的话,其实很多时候用不上,考试根本没时间让你好好打草稿套模板,模板的作用只是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写什么,让你整个文章的结构不至于离题,所以背模板的话,不用背太细的,只要背个框架(尤其小作文,有个框架就行了),平时的积累一些主题词,句子词组之类的,以免考试的时候不会写文章的主题词或者不知道主题词意思就很尴尬了。
           
  • 数学的话,今年说简单题目都很简单,你一看都有思路,但是说难吧,你算不出来或者算出来要花很久时间,而且,很多坑。比如大题让你求e(-x)*sinx在0-nΠ的面积,很多人(包括我)都是以为这么简单啊,直接分部积分左右相消得出答案了,但是没注意到,面积是要正的,而sinx有正有负。还有一题拐点,你知道求二阶导数是0,这是99%的考生都知道,但是你知道拐点还有个要求是,二阶导左右变号(也就是三阶导数不为0),这题估计很多人得意忘形了没注意到。还有一题填空题,二重积分,交换次序就行了很简单嘛,但是,你会想到他的积分区域是反的嘛!!!也就是要加负号!!这题当时真是惊到我了,命题老师如此阴险,差点被前面的简单迷惑了(第一题就是超级简单的无穷小替换,简单到我怕的那种送分题)。所以,数学,永远别轻视他。平时真的要多做题,知道考前都不能停止做题,保持手感。

    今年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政治74,英语二77,数学二121,408专业课96,总分368,排名54,今年软工专硕录取75人。
    我以为自己稳了,虽然还有在准备复试,但是心态上难免有点懈怠,今年是第二年考试了,加上往年的笔试经验,我对笔试也很了解了。
    离散数学虽然很大一本书,但是中大的笔试重点就在数理逻辑,还有二元关系,函数,集合论,图论这些里面出题,不会很难。
  •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