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暂无标签
2020我的考研
一、个人情况
  初始 376 = 77 + 75 + 102 + 122 ;复试后总分652.
  本科威海计算机专业,报的本部专硕。说实话刚查到分数自己还是很吃惊的,没想到能到370.从考场出来感觉正常发挥,考完一直没对答案,过完年一时兴起想对一波,结果压根忘记自己答案了。总体来说政治英语有点出乎我意料,或许是水区的原因吧,有点幸运。专业课不高不低。数学的话,在考场上就有30多分没写,所以能到100我也知足了。整个复习阶段每当不知道进度安排的时候就会来看些经验贴,计算机考研能有这样一个论坛对我们帮助很大,于是我也想在这里分享下自己考研的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二、写在前面
### 1、为何考研
  每个人想考研的原因确不相同。如果现在问你:你为何考研?我猜挺多人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包括去年这时候的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是认准找工作的,所以很早加入了实验室,专业课还能认真学一下,公共课完全放养,及格万岁。等到大三计划未来的时候,在家里、老师、同学的建议下,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加之虽然加入了实验室,但自己技术水平还是很菜,于是就想读研时再修炼修炼。说到这里想给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一个建议(如果有人能看到的话)::有机会一定练习参加下ACM相关的比赛,无论是对考研、工作都很有帮助,现在实在后悔自己没做ACM。
  大三寒假实习完之后回到学校开始复习考研,一直以来的计划是工作考研两手准备,但复习过程中随着对研究生阶段了解的增加,心想啥时候都可以找工作,但如果想继续做学生,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儿了,于是心思慢慢更倾向读研。到了九月的时候准备了几天面试,去面了华为,比较顺利的拿到了offer。但后面因为一些感情因素,我最终拒了offer,这里没有任何对华为的轻视,相反,以后工作我还是很想去华为。我选择切断后路,全心考研,只是想要证明下自己能行,毕竟年轻时候总得给自己找点刺激嘛哈哈哈。另外如果没考上去工作,我也会挺遗憾没读研。在此很感谢爸爸妈妈,当我跟他们说了这个想法后,他们仍然全力支持我,让我跟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
  唠叨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给自己一个考研的理由,这个理由并不一定很高大,哪怕只是为了某个人。只要这个理由能在你想要放弃的晚上给你动力,就够了。
### 2、择校
  “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初见这话的时候我还是有一半的猜疑。但看了今年响当当的“101%”,我完全服气了。这个时间段可能还是有人没有确定下报考学校,虽然还不晚,但还是越早确定下越好的。具体21年考研的形势,我实在没能力给出评价,所以我只能把自己当时择校的想法分享一下。择校这一块,主要是参考目标院校历年的分数线、专业课、报录比,之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去权衡,这些信息我当时找的知乎和很多公众号了解的。这里再提一点,不要抛开专业课谈分数线。分数线低不见得好考,分数线高也不完全代表难考。当时自己有了解过哈工大、南大、北航、北邮等学校。最终确定考工大主要是因为换了专业课,想着可能会劝退挺多人(果然考专业课时候看到试题袋子上印着只有总共1000多份,貌似比19年少了挺多。个人觉得数学难、换专业课、报考人数少、威海扩招是今年320的主要原因吧);另外csapp我试着看了下,觉得也能看得进去,与其他人相比也没有什么劣势;再加上本部硕士读两年,而且自己对学校位置完全没要求,能见下北国风光也是极好的,于是就认准哈工大啦。另外听说哈工大招生是出了名的公平,至少今年复试老师们对考生信息完全不知情,所以本科不太好的学校也可以考虑这一点。
### 3、碎碎念
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不要把考研想的很难,甚至我觉得现在网络上对考研的言论有些夸大了,自始至终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做能让自己上岸,而不是自我怀疑。每年考研人数激增是事实,但无视部分只谈总体实在没意义。比如今年工大报考由于换专业课报考人数变少,加上威海扩招,我感觉相对19年竞争应小了不少吧。340万人又如何,与自己竞争的只是报考同学校同专业的考生。总而言之,权衡好自身情况实力,只要你想考,能够坚持,绝对有机会考得上。注意,前提是坚持。如果要我说考研复习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坚持!!!!让我只选一个词送给后来的考研人,那也是坚持!!!真的,每年十月十一月放弃的人有好多。然而坚持到最后,其实也并不简单。我本以自己够自信乐观的,但冲刺期的时候还是压力挺大,也难免会质疑自己,觉得自己考不上,是不是不该拒掉offer,一旦有这种想法我就去打场球,吃点好吃的犒劳下自己,不去想这些没用的东西,终于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其实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天没亮之前所有人都不敢说一定能考上。这也是我上面建议大家,要给自己一个考研的理由,无论如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 三、初始复习
  由于自己复习的规划并不好,再加上时间过去太长自己都记不太清具体复习方法了,所以就只写一下模糊的复习进度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点,详细的复习计划还是参考论坛里大神们的帖子吧。我写的看个热闹就好
### 1、数学
  数学是自己最早开始复习的,但却是复习的最不满意的。从三月到五月,自己只跟着汤家凤视频,做了笔记,做了1800基础篇。那时候对考研还不太上心,六月做课设,一个月没复习。七月觉得自己进度太慢了,十多天跟着李永乐辅导书过完线代,十多天跟着汤家凤视频过完概率论。再之后从七月底到九月上旬,一直做李永乐全书,顺带刷着660。刷全书我尽可能每个题都自己做一下。但自己不上心,在这一块墨迹了太长时间了,大家引以为戒,做好复习规划。
  这里想再提一点,整个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重要时期,一定不要浪费,我选择不回家留校复习,大热天跟鸟哥巨斌哥正哥奇哥走遍学校找凉快的地方,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的哈哈哈哈哈哈。之后到国庆结束,二刷了线代和概率论的辅导讲义。这就算进入冲刺期了。之后就是刷题阶段,尽量三天两套题。我做了二十年的真题,共创近几年的套题,汤家凤、李林的模拟题。再没了。过来人一定看得出,我的数学复习真的挺差劲。以至于中值定理到考试前也没仔细搞懂,我都想好只要中值定理看两遍没思路我就直接pass了。
  如果让我重新规划,我会尽量早点刷完视频,前期一定别把刷视频当成习惯,别去自习室看了一天视频也说是学了一天,看视频只是带你入了门,真正提高自己的还是做题。总之就是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尽早结束,多刷题,多思考,多归纳总结。之前的考研数学无非是各种题型,今年来说出的题的确与往年不同,更加灵活,对基础的要求更高。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刷题的过程多翻笔记和基础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我从头到尾数学都是八点半到十一点半,每天如此。
### 2、专业课
  就专业课而言,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遗忘是最大的敌人”。相信我,大部分人都会在第一遍复习结束第二遍复习刚开始的时候,严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我专业课好像是从六月中旬开始的。那时候英语和政治还没正式开始复习,所以下午晚上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复习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我当时用的辅导书,每一节的课后题认真做,csapp由于没有参考资料,就结合ppt直接啃黑书。整体来看,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刷题回顾知识点。过完一边后针对不太熟悉的章节可以看下天勤,然后再把天勤的题做一遍。之后我买了一本数据结构考研题,就是汇总了各个高校的考研真题,但印象里主要是10年之前的题,题目不太新,可以把二叉树、链表、排序这些章节适当做一下。在之后我又买了本重新刷了一遍重点章节的课后题,算是二轮复习吧。结束后找了本部的期末题、历年题以及408真题做了一遍并整理下错题。这些结束再稍微回顾就准备上考场了。
  计网的话,我把做了两遍,天勤做了重点章的课后题,再做了一些期末题。第一遍对不太好理解的地方可以看下的视频课,讲的确实通俗易懂。这里要说下,由于往年都是复试考计网,今年换专业课把计网放在初试,我感觉和408的考试风格不太一样,工大计网更偏重些计算,而且知识侧重点也不太相同。所以不要完全按照计网去复习,甚至不要以计网为重心,多看下工大历年的期末题,初试题目更偏向于期末题的出题风格,另外工大计网mooc也必看,但我当时消息不够灵通,就没有看,所以考试时有几个选择题的名词在压根没见过,好在考试时凭着平时了解的蒙上了。
  至于CSAPP,我当时参考资料只有工大的四套期末题,那是宝贝,一定间隔时间好好做几遍(太悲惨了)。前期的话,我就是对照着考纲看大黑书,看完一遍结合ppt再看一遍,从前往后看一遍,从后往前再看一遍。总之就是看了忘忘了看的记忆过程。这里建议看书之前就大体浏览下期末题,看看哪些是重点。我当时在流水线体系结构设计那两章花了挺长时间,内容挺劝退的,但考试基本没咋考,第一年难度可能比较小,之后可就不一定不考了。浮点数必考,但内容不多,认真看下。优化那一章会考一个大题,需要参考ppt、期末题多研究。后面几章的链接、虚拟内存啥的是考试重点,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吃透。另外,ppt有新有旧,看内容全的ppt,我记得旧的ppt优化那一章就缺几个重要的练习题,那几个练习题要好好搞明白。
### 3、英语
  英语的话,暑假之前就只背单词,暑假开始慢慢做真题。单词从开始复习背到上考场。由于我经常不带手机,所以我选择买了本红宝书,每天吃完早饭到八点半就背单词。至于具体背诵,我是每天会回顾前一天的,再背今天的单词,最后大体看下明天要背的单词,就这样来回的背吧,没什么捷径。
  从暑假开始做真题阅读,用的黄皮书加唐迟视频。由于整个英语复习就是围绕着20套真题,市面其他阅读模拟题我一点没做。所以第一轮可以细致一点。一次做两篇阅读就可以,但老鼠托铁锹,大头是看解析理解。做完两篇阅读,看黄皮书文章翻译和解析,做到每个单词都理解。再看唐迟对应的视频,总结题型做归纳。这样一篇阅读才算结束。第二轮就买真题重新刷,不会的看解析看视频。前前后后能把真题做了三遍吧。大家不要觉得做了一遍的题再做就没什么意义了。第一你会忘;第二,之后再做一遍是为了去看出题人的题型和思路。这里要说的是,考研英语阅读是,所以复习重心就可以放在阅读上面,其他的完型、翻译、新题型、作文在后期适当练习就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复习思路。阅读就跟唐迟,考研英语阅读也是有特定的题型,唐迟老师归纳讲解的很好。另外貌似2010年前后的真题也有些差异,近几年的题转弯更多,我就是第一遍刚开始就做零几年的题做的很细致,做近几年的题就有些不习惯,错的挺多,所以大家可以试着从10年之后开始做。再建议大家做真题前可以看下唐迟的长难句,也很有用。
  作文的话就是背范文,积累比较好的句子,然后隔几天写一篇真题的题目练习。我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准备的,但后期时间有点紧,推荐大家还可以再早点开始吧。我当时背了好多王江涛的范文,后来自己写的时候发现用不太上。于是之后我就找了新东方一个老师的模板。说白了背模板就是背一些万能句,让你在各种题目下都可以写上的句子,这些在背范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积累,形成自己的一个模板。我在考场上先写的作文,对作文我就争取个平均分就知足。所以考试的时候想到哪些万金油句子我就往上写。最后我感觉大家不必把阅读错几个看的太重,我复习时特意留了近两年的题模拟,做的时候直接错了七八个,对完答案都蒙圈了。后来看解析也确实自己理解的有问题。万幸最终结果不错。
### 4、政治
  政治的话,大家都差不多的水平,不要因为工科生有什么压力,按部就班的来,大概九月开始看徐涛视频课,可以买一本核心考案边听边做下笔记。我也买过肖老的精讲精练,但没看过几次。复习的顺序是马原、毛中特、近代史最后思修。看完马原的视频就可以开始做肖老1000题。第一遍做把答案写张纸上,错的题可以适当标注,等后续再做第二遍。差不多十月中旬结束视频刷完题,开始刷第二遍1000,同时买本徐涛背诵笔记或者风中劲草背知识点,用这两本书主要记忆选择题的考点,做到心里有数。我当时两本书除了思修都背了一下。另外对于选择题,强烈推荐买一些公众号的刷题小程序,会整理市面上所有老师的选择题,很有用。但我知道的晚了,“不会真的有人没刷过政治小程序吧”说的就是我。。。。政治复习直到肖八出来之前我都以选择题为重心。
  肖八出来后还是做他的选择题以及其他老师的预测题的选择,同时,肖老会出一本考点预测,里面是分析题的一些考点,可以选择马原毛中特的自己认为重要的题目开始背着,省的后面从头背着急;另外除了肖老还有徐涛公众号到时会有每日背一个分析题的推送,跟着徐涛背也是可以的。等肖四出版之后,就全面开始分析题的复习,把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背分析题。考完后很多人说肖四今年没押中几道题,但我感觉我只背肖四还是有的写的呀。我觉得政治分析题要注意的点:一是列知识框架图去背;二是分条作答,前面标号;三是考试时能想到的、觉得沾边的都写上,尽可能多写些。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做法,准不准确我也说不好,我在考试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基本把每个分析题都写满了,交上试卷都写的手疼。另外我当时买了一把打线的尺用来写字规范些。再建议大家考前尽量找个时间掐时间做套题,用考试答题卡练习下控制时间,找找感觉。


## 四、复试
由于今年情况特殊,采用线上面试方式,复试的内容让很多人措手不及。而我们前期复习也只能按照往年的考纲复习,有挺多科目没有考到,所以可能对下一届的参考意义不大。
### 1、复试准备
本来的复试科目为:
机试:数据库+算法+离散数学+C语言+逻辑题
面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我复习的内容有:
数据库:看战德臣老师mooc(上中下),做了两遍mooc课后题
离散数学:看了本科离散课的ppt,包括集合论图论近世代数,个人感觉图论可以多花时间看透彻,剩下可以适当的战术放弃。
C语言:在网上用了一上午看了C语言语法基础,之后敲了一遍苏小红课后题。改错我没特意准备,但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一定一定一定要把改错做为复习重点啊,从近几年复试情况看,工大是超级看重改错题的,哪怕今年线上面试也有改错,之前没有一个人想得到。
算法:我大体看了本部算法课的ppt,但不推荐。之后去B站找了一些算法的视频看了下,这一块今年复试没考
逻辑题:这个可以抽出一两天,找一些面试智力题多看看。我复试前一天到网上找了大概50道企业面试智力题看了看。好像其他线有一道狐狸钻洞的题,我在刷题的时候还真看到过!要是我考试是这个题,直接背上234432那就美滋滋了。
操作系统:我看了本科操作系统的ppt和操作系统,结果复试一点没涉及
编译原理:推荐陈鄞mooc,今年也是没涉及
其他:建议去了解下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不必学会原理,只要直到名字以及使用场景就可以,看之前的复试会与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结合作为开放性问题,可以适当准备。另外我遵从往届学长的建议看了下《数学之美》,里面关于NLP、搜索引擎相关的内容讲的很棒,可以作为科普读物看一下,复试可能也会用得上,推荐给大家。


### 2、复试内容
我被分在下午五号线,一共五轮,每轮严格9分钟,时间到就会让你停下,等待下一轮老师提问,老师们全程只开语音。


#### 第一轮
上来就是改错。老师共享屏幕给出一段代码,大意是按照学生姓名顺序排序。排序方法好像是冒泡。一共三处错误。在我面试时老师全程只跟我说还剩多少时间以及让我说具体错误处和如何改正,没有什么提示。后面第二问是:数组物理存储和索引存储的区别,题目用了哪种方式,有何优势。(记不太清了)


### 第二轮
同样共享屏幕给出两个题。
第一问逻辑题:25匹马,5个跑道,每次只能跑5匹,用最少的次数选出最快的前3匹;应该是败者树思想,我没答上。
第二问离散:图(p,q)除生成树T以外的边称为弦,一共五个小问。印象里有问到(p,q)至少多少条弦;其他的记不太清了。


### 第三轮
介绍一下你本科做过的一个项目,包括用到的工具、核心算法好像还有遇到的困难。我就全程说了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个项目说了九分钟。中间老师让我强调下用到的核心算法,之后我就一直说到了结束


### 第四轮
问本科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我就说了一个课设的项目。这次老师问了一些细节,比如用的什么爬虫,倒排索引啥的。之后问了我有没有计算机方面的奖项,我说只有一个数模省一。老师貌似不太感兴趣,问我大概有多少人参赛,获奖比例多少。之后问我我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


### 第五轮
先是英语提问:编号ID,我给听成学号了。。再问了本科学校,老师还特意让我说HIT的full name;之后让我两分钟介绍家乡和家庭。
之后中文提问,是否有宗教信仰;周围有没有人有宗教信仰;是否对佛教基督教等有研究;如果异性导师经常晚上单独叫你去办公室讨论课题,你如何看待;会做菜吗?介绍下拿手菜的步骤。


## 五、总结
  从翻开第一页书到如今等到总成绩排名,前后一年多的时间,如今可算有了答案。回顾这一年,仍然觉得过程大于结果。过完年后一直等出分,等分数线,等复试,温水煮青蛙,早就磨没了初始结束那时候的兴奋劲。如今想来还是在学校一起复习的时间更有趣些。午睡醒不了被强行拽起来;隔三岔五吃顿香锅、肠粉、烤冷面;晚上热得难受跑洗手间互相泼水降温;互相强行规定每周五限制打球;还有失意时你们的酒与陪伴。在这里很感谢好朋友们,无论结果如何,大家一块努力复习的时光对我而言很珍贵(给正哥祈福,正哥要上岸啊)
  我从来不是一个要强的人,但这次我选择奋力一搏,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希望写的这些小建议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很长时间没写东西了,随性的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大家见谅。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