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重庆大学
结果公布  2021年2月26日,今天重庆地区公布了初试成绩,我考研初试总分406,政治68,英语二70,数学二127,专业课141。原本我个人估分370+,查到分数的瞬间就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惊讶和喜悦,事实证明考前估分和真正的分数可能有很大的出入。


复习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0年12月
我个人认为复习时间长短其实并不是能否成功上岸的绝对因素,关键在于从一而终的坚持,我记得暑假时一位直播分享经验的学长从6月开始复习,最终取得的结果也是很好的,而且还是工作数年后辞职脱产考研。
目标院校的选择:

  在某种程度上,选择大于努力!在某种程度上,选择大于努力!在某种程度上,选择大于努力!考研和高考有很大的区别,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但是可能最终取得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可能失利,而一些平日划水最后一年努力的学生能成功上岸,这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目标院校选择的不同意味着上岸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同的。就报考地区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的高校对比其他地区同等级别的院校,其难度更大,所需分数也更高,而且旱区的英语、政治还存在压分现象,所以选择符合自身实力,却又不太难以达到的目标,上岸的几率就会大得多了。我之所以选择重庆大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985院校,另外一方面,重大的专业课考4门(不是408,但是自命题917的难度相比408小很多),跨考生比较少,所以相对同级院校难度较小。但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这几年的竞争难度也在逐渐加大,19届报考人数大约为700+,录取平均分也较高,20届报考人数500+,分数稍微低一些(20届数学和专业课的难度明显上升),今年具体多少人还不清楚,但是在群里面根据考号推测又超过了700,但是相比于北上广的985的报录比已经非常仁慈了。当然只关注报录比还不够,还要看复录比,这才是最终决定能否成功上岸更核心的因素(以19届和20届为例,大家可以根据下文中的文档进行对比分析,有时候运气真的很关键啊!)。我再举个例子:20届天大的智能与计算学部初试的分数,400+以上好几十人,最高分445!370在专硕里排到100名了,最终专硕也就招收了100人左右,而重大最终的录取均分为358。天大的专业课考数据结构和C++,且难度较低,我认为即便是跨考,在4个月内也完全能够掌握并取得高分,根本拉不开跨考生和科班生的差距,所以最终结果就取决于数学了。专业课门数少,难度低的985院校更得跨考生的青睐。我个人的建议是科班生在选择院校时最好选择专业课难度较大的高校,这样竞争人数会少一些,难度自然低一些。科班生考408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
专硕or学硕:

  学硕还是专硕很多人一开始拿不定注意,但是学硕和专硕的考试科目通常差距较大,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硕考试科目为:数一、英一、政治、917,专硕考试科目为:数二、英二、政治、917。数一包括:高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数二包括:高数和线性代数,且数二的高数部分不包括幂级数、三重积分和曲线曲面积分,英一的难度也高于英二。所以正常情况专硕的录取平均分数应该是高于学硕录取平均分数,当然这也还受录取名额的影响。我个人建议尽量早点确定自己的目标,是要沉醉于科研事业(继续读博深造)还是毕业后即跑路(进入工业界),决定了最终的方向。学硕录取后可以继续申请博士,可以直博,毕业的要求也是更高的,专硕的毕业要求相对低一些,当然也可以继续读博,但是要考博士,就像考研这样...;...;所以谨慎选择啊!目前很多院校的老师对于手下的学硕和专硕的培养方案是一致的,但是身份不同,发展的道路方向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消息最好提前打听好)。如果未来的目标是进入高校、研究所继续科研工作,选择学硕更好,如果只是为了获得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当做进入大厂的敲门砖,或者是考公务员,学or专都可以,选择比较好考一点的就行。选择尽可能早做,后期也尽量不要更换目标,否则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做了无用功。
科目复习策略:

数学
2020年3月——2020年12月
从考试科目重要性来看,数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门。若专业课难度较低,那么拉开差距的基本就只有数学一门。如果数学发挥失误,其他科目很可能无法弥补。
教材:张宇基础30讲、张宇高数18讲、李永乐线性代数复习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林六套卷、李林四套卷。
如果再来一次我铁定不跟张宇!如果再来一次我铁定不跟张宇!如果再来一次我铁定不跟张宇!或许大家觉得应该从头到尾紧跟一个老师,其实我觉得没必要,教材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每个考研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张宇的课程也并不是非常注重基础,很多基础知识点他在讲课时默认你会。张宇的书籍难度较大,很多都是真题中从未出现过的题型,注重解题技巧,很多题目看了参考答案后简直令人拍案叫绝,直呼精彩!做过难题之后入手简单题目信心确实会大很多,在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是极其重要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前面个别题目做不出导致心态爆炸,后面原本能做出的题目也不会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心态,考试的那一天才能超常发挥。数学的确遵循奇偶年难度变换的规律,偶数年选择张宇或许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汤家凤老师注重基础,且爱骂人!武忠祥老师和蔼亲善,条理清晰二位老师的课讲的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个人的建议是:基础差的同学可以考虑汤家凤或者武忠祥老师,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张宇老师。
3月—5月我进行的是第一轮的基础复习,使用教材为张宇基础30讲,这个过程就是每天看网课,记笔记,做习题。第一轮复习应该是最辛苦的,和从头开始学没什么区别,并且会经常忘记。5月—7月基础第二轮,其实我觉得这个第二轮基础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进入强化阶段了,也是我个人计划安排的失误。7月—9月强化阶段,强化阶段的习题册是张宇1000题,至于闭关修炼,我觉得这本书就是用来圈钱的,本质上和1000题差别不大。目前真题中选择题和填空的分值加大了,所以加强主观题的训练更加重要了,李永乐660和330貌似是不错的选择。9月中旬开始刷真题,真题我从97年做到20年,做了2遍多,真题是最好的参考资料,尽量定时定点做,给自己判分,做记录,第二轮刷真题时可以只刷自己做错的或者重点标记的。关于刷题,我并不建议越多越好,要总结,准备错题本,实时复习。真题刷完之后我就开始刷模拟题,市面上的模拟题较多,我选择了李林的六套卷和四套卷,题型虽然不是很新颖,但难度与真题最为相近。张宇的八套卷买来以后,我就做了一套,实在做不下去,难度太大了,不适合我这种天资愚笨的选手。
数学一定要坚持每天做题!数学一定要坚持每天做题!数学一定要坚持每天做题!保持手感到考试的那一天,数学不比其他科目,一周不写思维就会明显迟钝,每天做,哪怕只做一道题也好。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今年的数学进行大幅度改革,原本的题型为8个选择+6个填空,每个选择和填空为4分共56分,9道大题共94分,现在变成了10个选择+6个填空,每个填空和选择5分共80分!6道大题共70分(数学二是6道高数大题+1道线代大题)。大家可以明显看出来主观题的分数加大了不止一星半点,可以说想要得天下必须得选择填空,两个选择或者填空的分值就比得上一个大题了!我在马上交卷子之前进行检查,把一个本来正确的选择题改错了,这就相当于我半道中值定理的题一个字没写,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直接影响了下午的考试。我的个人建议是考试前可以多买一些模拟卷,专门刷选择填空,当然也可以考虑李永乐660+330题,这些好像都是选择题。保证选择填空在1个小时左右能够答完,这样后面的大题就省出来很多时间,也能保证最后有时间进行选择、填空题的检查。现在填空、选择分值加大后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率!很多人(包括我)都在计算上吃了大亏,很多明明都会的东西,最后却拿不到分数,真的是非常可惜的。
数学最终的成绩是127,大题部分应该是没有什么错误,可能会扣些步骤分吧,剩下20分都扣在选择和填空上了,不是不会,就是计算失误,可见现在的考试更加趋向于基础功的考验,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不小心就是5分的流失!
考研数学老师推荐:武忠祥、汤家凤、张宇、杨超
政治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2月
教材: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徐涛背诵笔记(小黄本)
关于政治的复习策略我实在给不出太多的建议,我个人认为看网课真的没有太多作用,不如老老实实看书做题。因为第一次考没有经验,我的复习策略是一开始看完所有的网课后,集中时间做题,我每天花2个小时看网课并做笔记,然后再统一做1000题,但是发现效果并不明显,1000题第一遍我都没做完,书上做的笔记也没时间看,等于做了无用功。网课我觉得只看马原部分就可以了,哲学本身极为抽象,徐涛老师的网课还是极为有趣的,至于毛概、史纲和思修我觉得看教材就行,再配合做1000题,最好是学一章知识点,做一章习题。如果想在政治上拿到高分,1000题最好刷两遍及以上。最终能够拉开政治分数的就是选择题,大家大题部分得分基本都差不多的。如果选择题能够拿到35~40分,那么基本就能达到70+了。大题部分就看最后老师们的押题就行,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最后的大题背诵花了将近两周左右然后就上考场了,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一定要反复做,其中包含了很多真题的原题!看到考试题目的一瞬间我惊了,肖大爷果然还是你肖大爷,大题基本都压中了,连题目基本都是一样的啊!所以政治大题能拿多少分,很大程度上看肖大爷的发挥程度。只要最后两个月努力学,拿到70+应该不是大问题。
政治68分,我是这没想到竟然这么低,我给自己的估分是75+,我觉得选择题我大部分都会啊,大题我背了肖四,几乎全部都压中了。苦思而不得解,可能还是我付出的太少了吧!我从10月中旬开始学政治,看了半个月网课,记了半个月笔记,最后发现没啥用,还是最后背徐涛的冲刺笔记(小黄本),以及刷肖八选择题背肖四大题草草上了考场。
考研政治老师推荐:腿姐、徐涛
英语
2020年6月——2020年12月
教材:红宝书、恋练有词、张剑黄皮书(真题)
英语应该是我准备最不充分的一门了,关键还是在于背单词,我前期背的是红宝书的5500单词,我使用的是墨墨背单词软件(非免费),这款软件我认为极其适合我,我把握不好记忆曲线,而墨墨的复习策略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置的,就是有时候需要复习的单词量极大,因为我考英二,所以后期就更换了恋练有词,这是我最后悔的一点,应该坚持下来的,这样在做真题的时候阻碍就会减小很多。网课我没有看,唐迟的阅读我只看了一节就没再看下去,真题要自己做,自己悟才是关键,阅读真题做法去知乎一搜就有一大堆,当然唐迟老师的课程能减少我们自己摸索所要花费的精力,就是付出的时间稍微大了些(网课太多了)。作文最后两个月开始就来得及,准备大小作文的模板,我直到考试前也就才写了一篇大作文,小作文都没写,所以英语还是挺慌的...;...;真题尽量早做,最好多刷几遍,不认识的单词找一个小本子单独记录,时常复习即可。还有就是关于各种网课,能不看就不看,省下的时间就是反复刷题,市面上的模拟题没有必要买,那些题和真题的出题思路不一样!只需要反复做真题就行,就像王江涛说的那样,最终的目的要达到每套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认识,每个句子都能翻译出来,每个选项都知道为什么错,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英语我竟然能考70!!!我的天啊,出成绩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英语,我的那个作文辣鸡到我自己都不忍心读第二遍,第三、四篇阅读完全看不懂,我甚至一度认为我过不了50分的线了,但是最终结果还是很不错的。英语是一门付出和收获相对的学科,只要付出多,收获不会太差的。
考研英语老师推荐:唐迟、刘晓艳、田静、朱伟
专业课
2020年3月——2020年12月
选择报考重庆大学是我6月份确定的目标,之后就再未更改过。917考察的科目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使用的是外国教材:《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软硬件接口》,而的组成原理使用的参考书是唐硕飞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需要购买指定教材,学习相关重要章节,其他三门课的辅导书直接购买即可。
起初未确定院校时我的复习策略是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组成原理无疑是难度最大的课程,也是分数最高的课程,我复习组成原理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书中的每一页每个字都读过,每一节的习题都仔仔细细地做,甚至学习完一章后,立刻再花几天时间复习一次,组成原理复习结束后最难啃的骨头就拿下了。数据结构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复习,前两门都是按照408的标准来复习的(那个时候还打算报考专业课为408的院校呢),结束时就到6月份了,也是在此时确定的院校,按照重大的专业课重新制定复习策略。购买了组成原理的教材,然后按照学姐说的重点章节一一学习,其实那本教材我认为其学习的难易程度远胜过国内教材,且考点比较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应该就能过一遍重点章节了。后面复习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就是过知识点,只刷选择题,大题也是选做的(自命题难度不大,真题更重要)。6月份进入重大计算机考研群找学姐购买了专业课真题辅导书,砍柴学长团队的辅导材料的思维导图好评,最后阶段就是反复刷书和真题,我基本对着思维导图中历年真题重点选看,这份辅导材料虽然有些许错误,但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不建议买红果研的真题,实在是一言难尽啊!答案的错误实在是太明显了,而且还没有相应的善后。至于专业课各科重点,等你们拿到真题就知道了,我就不赘述了。另外,重大非全改考408了!!!有风声说今年重大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都可能改考408。其实这个风声已经存在好几年了,至于会不会改,什么时候改还要等通知,但不要怕,考试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面对潜在的变化,有能者上岸!
专业课的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历年真题,我觉得最起码要做3遍,就算只做近年真题其他什么都不看,分数也应该能达到100左右,14年之前的真题不是非常重要,但是近3年的真题必须反复刷。近几年的专业课真题难度浮动比较大,所以专业课的平均分也相差很大,其中最显眼的就是20年专业课平均分只有110+,这一年计网和操作系统(尤其是计网)出题风格大变,决定了考生的层次高低,21届的917还算规整,我觉得今年平均分可能不会很低。期末考试的真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真题都是来自期末考试习题的改编,但是重大这方面保护的比较好,学长学姐们能拿到的期末考试题也很有限。917真题想要拿高分不仅需要反复刷真题,那样只能保证你拿一个不被别人落下的分数,关键还是要和计组推荐书、辅导书相互配合,我6月份结束一轮辅导书复习后就开始二轮复习,主要就是重做错题,刷知识点,反反复复地看,后期的时候我每天看两本,一天操作系统、计组,一天数据结构、计网。到了大后期也就是11月以后,基本每一周就能看完一本书的全部知识点了,那个时候再看的选择题意义就不是很大了,要全力研究真题的选择题。但是书中的知识点一定要反反复复地刷,一周一遍,最后上考场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花里胡哨的考法。
哦,对了,917允许考试带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这个规定在准考证上面(我买了之后竟然忘记带去考场了......结果还是手算,白花了15块大洋)当然了,917题量不大,3个小时完全够用的,手算也没啥问题。
还有就是市面上出售的真题可能不包括去年的,因为保密协议的原因,去年考试的专业课真题要到12月份才能解密,这个不需要着急,在12月份会有学长学姐通过一些渠道众筹出一份真题,基本等同于共享的。
专业课推荐:网课(B站),我没有看过专业课的网课,如果基础好可以直接看书,视频真的很浪费时间
其他建议:

1. 少看群里的同僚吹牛皮,考研是人才选拔考试,从开始准备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考试了,考的不仅仅是勤奋程度,还有个人心态,总有些人唯恐他人复习的太好,在群内散播焦虑,建议直接无视,有需要时在群内提问即可。
2. 最好在群内找到研友,共同努力,我考的是专硕,我和两个学硕加了qq好友,日常共同探讨数学和专业课问题,我们还创建了番茄自习室,一起相互进步。即便是群内报考专硕的同学向我提问我也力所能及地即时回应。考试还是需要运气的,平时给自己攒些人品。
3. 考研可以暂时性调整,但决不可长期性休息。我所在的自习室一个小哥哥,每天去的特别早,回去的也很晚,极其刻苦,但自从11月开始就没见过他了,后来听朋友说他觉得自己复习的太快了,想歇几天,结果一歇就是一个月,最终也放弃了。我觉得一周歇一天都完全没问题,如果长期休息务必会丧失斗志,前功尽弃。
4. 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每个人的天赋都不同,偶尔打探一下倒也无妨,但是因为和他人相比而导致焦虑就完全没必要了。我最开始说过,有人3月份开始复习,有人6月开始,也有人8月开始,这说明不了什么,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时长并没有那么重要,效率才是关键。
5. 在我确定目标院校的第一时间,我联系到了已经考上重大的学姐,学姐给的建议特别宝贵,尤其是复试前的导师推荐!!!学姐给我的建议中有一条在后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持一种心态:哪怕我今天只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我这一天都没有白白浪费。所以后期我一点压力都没有,心态好像基本没崩过。
6. 考研期间也是爱情高发期,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因为爱情而最终放弃了考研。我觉得没法定量分析到底哪个更重要,只要自己不后悔即可,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一辈子都错过了。
7.考研er不是说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学习,备考环境不管是图书馆还是自习室都会让我们感觉到压抑,不妨一周给自己半天时间看看电影,逛一逛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好好地睡上一觉,即便备考枯燥,也一定要记得自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情感要及时宣泄!
8.年轻人不要手高眼低,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对自身实力过高评估很可能会导致惨败的结局。
9. 其他的等我想起来再补充吧...;...;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