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通信考研心得

标签: 暂无标签
背景
面临愈发激烈的考研竞争态势,尤其是IT领域,考研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博主看来,无论报考的哪所学校,能有学上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当然也有好友专注复习了一年,成功进到了上交、浙大、东南等长三角名校。我来自上海某普通211的通信专业,平时考试成绩接近垫底,六级擦边过,项目经历普通,是连老师都觉得考研没什么希望的学生。三月份时偶然之间看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夏令营,又称之为“优研计划”,可以让满足要求的学生参加夏令营,经过导师面试同意之后,能够以高于国家A类线(大概260)的分数优惠进入复试。经过对往年红头文件的仔细研究,发现这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211学生成绩在专业前40%
指定竞赛的国家级二等奖以上
指定级别的学术论文 具体的细节请参考官网信息:https://gr.xidian.edu.cn/info/1074/6599.html
如果能以仅仅高于国家线的成绩考上“两电一邮”级别的通信名校,似乎对于我这个学渣来说还挺有指望的。然而事实总是让人悲伤,当时的我不能满足以上任何一个条件,成绩和论文是基本不可能了,只有竞赛有希望争取。也是经过6月和7月的全身心奋斗,幸运的拿到了“英特尔杯”国家二等奖,压哨拿到西电的夏令营名额。由于8月份去旅游了一周,又准备9月初夏令营的面试,在8月20号才翻开复习全书第一页。在满打满算4个月的时间,没报班、纯自学,我最终考出了358分,政治:65,英语一:70,数学一:114,专业课:109

如果同学们时间充分,建议考研一定要从长计议,至少准备半年时间。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复习过程,详细阐述4个月复习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
1.作息时间
既然坚定了要考研,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我并不建议早上起特早,深夜才回来的“拼命复习”,相反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作息是最好的。作为一个习惯性熬夜翘课的学渣,每天睡到上午9:00才起,晚上21:00就早早回来打LOL、看剧,一直到12:00才上床睡觉,同时每个周日休息。虽然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但也并不慌张,保证每天充分休息,才能保障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2.制定计划
只有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并施,才能科学的从全局规划时间。我分别对每一科制定了4个月计划,同时在短期内制定“5天冲刺刷题计划”“6天复习计划”来督促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更详细的学习规划会在后面提到)

3.调整心态
作为优研计划考生,国家线的压力本来就比统考的同学小很多,再者每天打打游戏其实相当好的释放了压力,同时每周六晚还跟众多研友一起打球,饮食标准也较平时提升了档次。再加上平时复习都喜欢一个人,反而觉得考研比平时上课做项目还轻松愉快很多。

学科方法
政治
政治50分选择题和50分大题,建议:在12月份之前只顾选择题!12月份后各机构出押题册的时候,再开始疯狂背大题。
9月15日-10月20日:
开始边看徐涛的强化班视频,边勾肖秀荣《精讲精练》,同时配套《1000题》每看完一章做一章选择题。个人感觉徐涛的视频风趣幽默,每天看两个小时都不会乏味,《精讲精练》比较全面,但没必要一字一句的读,只需要把视频里讲到的知识点,找到位置勾下来再适当补充,有印象就可以了。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在10月中旬听完了所有视频后,仍然感觉没记住什么东西,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结点都是乱的。其实这并没有关系,因为脑子已经装进了大体的内容,只是其中的知识点关系并不清楚。特别在做1000题的时候,通过反复的查阅使得部分知识点也已经得到巩固。
10月21日-11月20日:
使用一本精简的知识手册,比如:肖秀荣《疾风劲草》或徐涛《冲刺背诵笔记》,从头到尾把重要知识点再过一遍,同时每看一章就把《1000题》对应章节重新做一遍,对容易混淆的时间、会议、著作、人名进行整理。通过这一次二轮复习,核心基础知识已经几乎没有死角了。
11月21日-11月30日:
将《1000题》的错题再重新看一遍,对边角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做《肖8》的选择题,一天一套计时计分,大题不用做,但要留意考点和答题方法,以及时事政治。
12月1日-考研前:
精力集中在背考研大题,我是结合了徐涛《小黄书》和《肖4》,自己用一个作业本整理题目和“强化版”的答案,这样做的好处:1.自己整理的过程会对答案的结构更熟悉,2.能让表达更精简,3.能吸取“百家之长”,简而言之:又好背又全面。剩下的就全是如何把自己的整理内容记下来了,由于记忆力不好,我采用的“迭代背诵法”,形象一点的表示为:1,1+2,1+2+3,1+2+3+4 ...;不断的重复背过的东西,只要花时间总能记住。
考研结果:
最后考下来,政治选择题做了37分,比任何一次《肖8》的模拟都要高,大题肖大大压中了3道,剩下2道自己DIY的,大题30分左右也是正常水平。

英语
首先声明,虽然在上海读书,但我英语真的烂到不行,平时还基本不学,裸考六级只能压线过。我是非常不喜欢每天记单词的,虽然单词量一定是考好英语最基础的基础,但我尝试了两次背单词,都以坚持不下来,以及背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告终。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记住。
8月20号-10月20号:
用两个月的时间做阅读,注意!只做1997年开始的真题英语阅读,推荐张剑黄皮书系列,大概90篇左右,一般留最近的3-5套用于考前模拟。做阅读题时请坚持三个原则:1.无论难易,15-20分钟独立完成一篇(不查字典),选出答案;2.先硬着头皮读一遍文章,再看题目3.做完一定要分析整理,做到三个“没有”——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清晰、没有一个答案不理解!经过这种严格的自我训练,到后期即使文章还是读不太懂,答案也可以选对,因为技巧的熟练度外加词汇量的增长,一看到题目就能判断是哪种题型,如何原文定位,如何做排除法。
10月20号-11月20号:
重新再做一遍真题阅读,这时要从题目的设计方法去考虑,仔细的再看一遍解析的方法,同时复习文章中的单词。在两遍真题都做完后,会发现其实很多单词的重复率是很高的,题目设问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不同题型的答案选项有其特点。总之,做多了真题阅读,就算仍然都不太懂文章,也能把大部分答案选出来。我在最开始时,经常一篇全错或对1个,在后期一般一篇能只错1个甚至全对,一套卷子模拟下来,阅读的错误个数一般稳定在4个左右。
11月20号-12月10号:
在阅读基本稳定后,这十天时间我用来解决其它题型——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其实经过阅读的严格训练,整体的词汇量和语感都有了提升,像完型和新题型只需要做几套真题就可以适应节奏了。完型的选项,遇到不会的单词一定要查出来,句子搭配要特别注意,一个空其实才0.5分,考研一般最后做完型(如果没时间大不了全涂一样的),不应患得患失,要快速果断的选择。新题型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特别是排序题这种不注意容易全送的题目,做的时候仔细看解析的思路。翻译和作文,我建议可以看唐迟的翻译书和王江涛的作文书,翻译本身拿分率就不高,我因为时间紧,只做了几年真题体验一下,相当于放弃了;作文一定背王江涛书上的必备20篇,作文难的不在于写不出来,难的在于50分钟内快速完成两篇作文,背诵作文再总结自己的模板,能够让你临场时信手拈来的套用。比如今年我考研的时候只用了30分钟就写完了两篇作文,小作文是直接替换背过的一篇的关键名词,8分钟就写完了;大作文是使用了自己整理的“人生精神类”模板,只需要在框架里把观点句写一写就完事,这为后面需要去仔细推敲的阅读题留了充分的思考时间。
12月10号-考研前:
经过每一个模块的单独训练,这个阶段我建议做仿真训练,就是使用之前预留的5套真题,加上张剑黄皮《模拟5套卷》。先做3套真题,再啃难度更大的5套模拟卷,考前再做2套真题,无论题目难度如何,都严格按照时间标准完成,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训练,以前我考六级从来都做不完题,今年仅2个小时就全部完卷,检查了半小时直接交卷。虽然今年全国都在喊英语难,但经过模拟卷的时间训练,真题的难度真的不叫事。
考研结果:
作为英语大渣,今年英语一考出了70分,和自己考完对答案算出来的分数一样。事实证明英语只要量变就一定能质变,至少做题正确率是能够快速提升的

数学
考研数学一的科目为高等数学(50%)、线性代数(25%)、概率论(25%),数学复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一定离不了做题,做题一定离不了计算,计算少不了公式,所以复习考研数学时要有《复习全书》、卷子(题目)、错题本、草稿本这几样东西在案前。
8月20日—9月20日
李永乐《复习全书》,全书上每一道题目先自己想,5分钟想不出来再看答案,建议全书第一遍看的时候要走稳,把对应的心得批注在题目旁边,若有答案也无法理解的题目,及时的问同学问老师。我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完整的看全书第二遍,但在后期刷题的过程中反复的翻阅全书,其实很多题都能从中找到原型。如果有时间,一定要把全书过两遍以上!
9月20日-10月10日
全书读完后其实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做真题,需要一个衔接阶段来巩固基础。9月下旬和国庆节,在这段时间把李永乐《660题》的每一道题做透,书的名字是660,其实有800道小题,可以说是题题经典,难度其实也不小,对于基础可以有相当大的巩固作用。我在做的时候,几乎是做一道题,看一下答案,翻一次全书,每天花4-5个小时的时间做40道题的过程很痛苦,但只要坚持计划性熬过来,会发现对数学已经没有畏惧心理了。
10月10日-10月31日
真题月,没得说,从1997-2018每天计时做,独立完成一套真题,用答题纸或者A4纸书写答案和过程,在张宇《历年真题大全解》首页会更详细的说明该怎么使用真题。上午在考试时间8:30-11:30做一套真题(博主太懒,基本是9:30-12:30),晚上要使用错题本仔仔细细的把这套真题的错题以及对应知识点进行整理,甚至可能整理一套的时间比做一套的时间还长,但数学确实就是考研的半壁江山,投入50%的时间也很正常。
11月1日-11月20日
按照知识点章节顺序再重新做一遍真题,相信我,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这一遍做到对于知识点的历年考法烂熟于心,这么多年的真题已经考过了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充分做熟真题能够保障基础分拿到手。
11月20日-考研前
使用难度更大的模拟题进行训练,做之前要有心理准备,题目偏怪,分数不理想真的很正常,本身它的作用就是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及偏题怪题的训练。2019数学一的三道大怪题,证明这种模拟题的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因为觉得自己不是追逐140+的学生,张宇的劝退8+4系列我是买来就没拆开的,老老实实做了难度相对缓和的李永乐《冲刺6+2》和汤家凤《最后8套卷》,难度和计算量仍然不小,方法和做真题的时候一样,做一套整理一套。
考研结果
数学一在仓促的复习下,考了114分,在普遍喊难的前提下,真的已经比预想的好很多了。考试现场有3道大题是根本做不出来的,其它大题也有小问的答案没时间算,全卷没时间检查。本以为这已经是凉透的节奏,在对完答案之后发现选填题一共只错了一道,做过的大题基本答案都是算对的,这也多得益于平时容错率极低的严格训练和基础题的牢固掌握。其实我很多同学做了比我多得多的资料,但分数出来并不是太理想,我个人认为仅把以上描述过的资料,每道题都扎扎实实做完并整理,考一个120左右的分数是真的可能的。

专业课
西电通院专业课考811,即电路和信号,具体的参考书目以招生简章上的为主,还有《自命题大纲》,都在西电研招网官网上可以下载。这两门课是我本科大二的时候学过的,当时电路80分,信号60分,电路基本都忘了、信号就没学懂过,也相当于零基础开始了。如果提前对比过真题会发现,西电的考研题型和知识点固定,但也并不死板,绝大多数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或课后题找到对应的原型甚至原题。所以说,复习好西电专业课最好的方法就是吃透课本和真题。专业课一共要把书看三遍!
第一遍
不做课后题,但对比着《自命题大纲》仔细的看书上的知识点和例题,用笔记本A来整理知识点,电路中的模型、信号的变换公式等,建议两科交替着看,避免顾此失彼或者先看的科目遗忘了。
第二遍
做课后题,不会做的时候翻前面的知识点,同时随时结合配套习题答案辅导书,保证考纲范围内的题目是完全掌握了,建议再随时对比真题(西电官网申请,可以1元免费邮寄一份纸质版真题),把考过的相似题在书上标注出来。
第三遍
做真题整卷,其实自从专业课把通信原理换成电路后,一共只有2016、2017、2018三套真题可以参考,即使不多,但一样非常有参考价值(你看到真题就明白了),尤其同一个常考知识点,需要对比课本上哪些课后题和例题考过,预测剩下的哪些可能会考,这时建议用笔记本B把几乎每年都考的题型套路记下来。

总结
考研的这段时光一定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最后成功与否,其中收获到的学习方法,锻炼过的意志,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博主如果能考上研究生也算是屌丝学渣逆袭了,也祝各位同学心想事成!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